杭州市萧山区山阴路上有一堵低矮的围墙,墙的北边是星巴克、电影院、百货商场,还有均价超过26000元/平米的高档住宅,而墙的南面则是我要探访的一个拥有3000人口的老旧小区——棉北里。
走在路上,一排红砖堆砌的两层小平房整齐地站在路边,在夕阳的照射下映射出一种耀眼的光辉,让我暂时忘却了它们与周遭环境的不搭。置身其中,一股属于20世纪的时代之风扑面而来,作为曾经的杭州第二棉纺织厂职工宿舍,棉北里完美的保存了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建筑风格。但当我开始把这里当成市中心的历史公园,并欢快地按下快门时,却发现居民们似乎过的并不开心……
在造访这里的第一个下午,我没有看到一个年轻人,这里的居民竟然如同小区的外观一样久经沧桑。当我看到一群老人提着马桶和痰盂站在简易的公厕前,那心酸的画面瞬间让我明白了这里的生活质量真的还停留在上个世纪70年代。
看见我在拍照,老人们几乎扯住了我的衣袖,开始诉说他们生活的艰辛:原来,整个小区除了最东边的一排多层楼房外,所有人家都没有厕所,居民们需要在马桶和痰盂里解决如厕问题。每天,人们要到小区仅有的两个公厕里倒马桶,下雪天还经常有人因此摔倒。此外,这些上了岁数的房子还存在电线老化、消防设施不齐全等安全隐患,开放式的小区结构也导致盗窃现象时有发生。 听完老人们的抱怨,我终于重获自由,打算到房子里去转转。在一幢4层居民楼里,我见到了中风偏瘫的80岁老人颜金华,行动不便的他抓着楼梯两旁的麻绳缓慢地挪动着,这是他的儿子为了方便父亲下楼故意按上去的,其他单元的楼梯可没有这样的扶手,光滑的两边让上了年纪的居民叫苦不已。随意推开一扇门,我走进了失业人员李健的家,当时49岁的房主正和妻子、母亲串着窗帘珠子,这是他们家唯一的经济来源。20.5平米的房子里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一大一小两张床被安放在同一间卧室里,其中较小的那张是他上大学的女儿睡的,李健的母亲则住在不远处的另一幢房子里。李健告诉我,自从1971年跟随父母搬到这里,他就一直住在这间房子里,上世纪80年代父母搬到隔壁较新的宿舍后,这里便成了他的婚房,如今,上了大学的女儿还跟他们夫妻俩挤在一间屋子里,真的十分不便。类似的情况在棉北里还有很多,70岁的知青李荣根,一家5口人挤在不足30平米的“红房子“里,而82岁的陆美英则和未出嫁的女儿一起住,这一住就是45年。
夜晚,北面围墙外已是灯火辉煌,而棉北里则依旧一片寂静,居民们推着自行车回家吃饭,似乎红酒绿的夜生活与他们毫无关系。小区里漆黑一片没有什么光污染,但这里是城市的中心,抬起头依然看不到星星。
《活着》被遗忘的棉北里(转载)
发布于 2024-10-13 8 次阅读
Comments | NOTHING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return_smiles in /www/wwwroot/zanpo.cn/w10/wp-content/themes/sakura-3.x/functions.php on line 1096